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响应军委主席毛泽东“生产待命,建设农场”的命令后,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,来到黄海之滨屯垦戍边,建设农场。在淮海农场建场第二战役开始后,爱国生产竞赛运动在农建四师的广大工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,自然三连同志们心中乐开了花,各班排都纷纷修订立功计划书、决心书、挑战书,并不断地往连部送,他们表示保证坚决克服困难,完成光荣的开河任务。
1952年10月14日早上,天气不太好,一片片的乌云,慢慢地罩满了天空,细雨下个不止。三连的战士们吃过早饭后,立即来到门前的场地上,扛着锹、抬着筐,雄纠纠地在哨子声中集合着,谁也没有去注意“变天”。看着天色越来越暗,队伍中不知那一个战士幽默的说:“我们要出发打仗,偏偏这老天要下雨,真是对我们有意见哩,我可要好好的当面批评它一顿。”战士的话刚说完,就引得大家都“哄”地笑了起来,前进的步伐更快了。
队伍出发了!迎着雨,顶着风,踏着泥泞的道路奔赴工地,到达目的地后,同志们立即就在风雨中与黄土“开火”!雨越下越大,风越刮越凶,每个同志从头发到脚跟都被雨淋湿了,淤泥粘住锹头,地下水位很高,挖一块泥很吃力。虽然,有水车可车水,面盆可戽水,但是沟底的水老是渗出来!战士们把淤泥从河底向岸上扔,力气小的扔得近,又从坡子旁滚回沟里,这些困难吓不倒英勇的人民战士。图为当年农建四师官兵在水利工地上战斗的镜头。

放眼望去!三连工地上的号子声、劳动的歌声、吱吱的水车声组合成了一支坚强的力量。出席农建四师立功劳动模范会议的二等模范冯士才同志,只穿一条裤头,看着他的大腿被淤泥满没了,冯士才却精神抖擞的对大家说:“雨下得大,我们的劲头越大,不胜利,不回家!”同志们在他的带头影响下,个个增加了信心。青年团员朱为喜身上害了疮,化了脓,还坚持在沟底戽水划水。光着身子的韩伍同志,一边拭汗,一边愉快地说:“你们看,我挖得浑身冒汗,在这风雨交加的荒滩上,一停就发冷,越干越来劲。”
对,老韩说的对,咱们加油干!工地上又是紧张的挑的挑、挖的挖,戽水、划水、铲坡……一个个是忙个不停。他们忘记了寒冷,忘记了疲劳,忘记了风雨袭击,大家抱着一颗坚强必胜的决心,就是:“河沟开不好,坚决不回家。”
整个上午三连的同志们战斗了三小时,全连108人就像水浒上的108名勇士,个个生龙活虎地挖好132公尺长的一段排水沟,终于战胜了困难,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任务。在凯旋收工回来的路上,同志们我望望你,你看看我,个个胜利地笑了。“在人民解放军面前,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。”农建四师三连的同志们个个这样默念着。

上一篇:下一篇:



